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信仰与心理学

 

作为心理学家,您怎样看待信仰?您觉得信仰和心理学的交叉点在哪里?如果有的话。
信仰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到我们?它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?
在您自己的咨询生涯中,有没有遇见带有信仰因素的案例?你是怎么处理的。
如何避免在信仰中走向心理偏执?

 

  • 作为心理学家,您怎样看待信仰?

笼统地说,信仰是人类进化历程中阶段性的产物。越是在人类早期,信仰的力量就越强大,而在物质和精神文明较为发达的现代社会,信仰的影响已经被极大地削弱。具体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,但一定会有那么一天,人不需要信仰什么就可以活下去,而且还可以活得很好。

信仰是将一些已经存在的、别人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装入自己的脑袋中,这样做的好处是,可以避免自己探索过程中的焦虑、恐惧和时间的浪费,或者说,可以起到减少和避免内心冲突的作用。坏处也显而易见:它扼杀了个人的经验和创造性,并且容易导致思想和政治上的专制。

从心理学上说,信仰是人的整个内心世界的一部分。在相当程度上,它起着统摄其他心理活动的作用。但是,它的统摄比较“形而上学”、比较远离人的生物学本性,所以,随着时间的推移,现实感或者说适应性将会替代信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统治。事实上,这样的事情正在发生着。

人有很多的需要,对信仰的需要只是其中的一种。在人类历史的某些阶段,对信仰的需要被置于一个高于一切的、不恰当的地位,致使人的生物学部分被否定,从而导致了很多反人性的事件的发生。这样的事件,古今中外都有。

 

  • 信仰与心理咨询

相对于信仰而言,心理咨询比较“形而下”,它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跟现实的和谐与不和谐,或者说关心的是一个人的世俗生活。再具体一点说,心理咨询不涉及到信仰的问题,除非这个人信仰的是举世公认的邪教。心理治疗师会尊重一个人的个人信仰,不会用自己的信仰来影响来访者。

 

  • 信仰与偏执

判断一个人是有着正常的信仰还是已经走向偏执,关键是看他的现实功能。如果他有信仰的同时能够甚至能够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事件、和谐地与他人相处、言行与现实环境协调,那就是信仰得比较健康。但是,如果在所谓信仰的状态下,他丧失了处理日常生活事件的能力、不能与周围人和谐相处、言行严重违背现实要求,那他的信仰方式就是病理性的或者说偏执的。

需要强调的是,我们这里说的不是信仰本身的对与错、好与坏,而是信仰方式的问题。举例来说,不同的人信仰相同的东西,有些人可以信得很健康,有些人可以信得很不健康。而且,在任何信仰的背景里,都有健康的人,也有不健康的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曾奇峰

曾奇峰

0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