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行动崇拜

----通向幸运还是灾难

 

在应对外界事件的时候,人的大脑皮层会综合由各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,再根据已经储存的相关经验,对肌肉系统发出指令性信息,导致肌肉或简单或复杂的运动,这就是行为。所以行为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人的姿势、动作以及一系列动作组成的待人接物处事的过程。

由于行为的这种外显性,使得它比人类的其他不那么外显的精神活动,如思想、情绪、幻想等,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。对行为的崇拜,是一件历史极其悠久的事情。相对于现代人,远古时代的人们呈现的最多的就是祭祀行为:祭天、祭祖、求雨、求福等等,都有一系列复杂的规矩和程序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些行为越复杂、越严谨,就越会被认为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。

这些仪式行为的功效和目的,是缓解和消除焦虑。在那个时候,人类认识自然和自身的知识十分有限,对很多东西想不清楚,就只好“做点什么”再说。“做了点什么”本身,就具有安慰剂的效果,使得自己对自己有个交待,内心的焦虑就减少甚至消失了。

在某些现代人看来,祭天、求雨之类的事荒诞无稽,已经是远古时期的事情了。其实不然。几年前“非典”流行时,在中南五省的农村,流传着一个谣言:如果你家里不放鞭炮,你的家人就会传染“非典”,于是很多村庄鞭炮声震天响。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放鞭炮的家庭,就陆续有人出现头疼、头晕、乏力等症状。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说,放鞭炮跟防“非典”全无联系,但是,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,二者因为那个谣言而有了联系。我们可以说,那个谣言的暗示作用使二者在某些人心里以因果的形式联系起来了。

好在这个谣言并不算太恶毒,因为它除了告诉你一个危险之外,还告诉了你解决这个危险的办法,那就是放鞭炮。这是一个行动的建议。这个行动是不是跟其他科学的防非碘措施一样有效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:你做了才会安心。从暗示的过程看,先威胁你要患“非典”是暗示,再让你放鞭炮防非典也是暗示,很有点中医所谓以毒攻毒的味道。至于为什么是放鞭炮而不是放风筝可以防非典,这让人怀疑是不是鞭炮厂在以这种方式做恶毒而有效的产品推销。

更进一步想,假如这真的是鞭炮厂的“诡计”,这一诡计实际上也是由一系列行为组成的:想一个谣言,并通过人把这个谣言散布出去。待“非典”过去之后,鞭炮厂账户上的数额也许就增加几个有意义的“零”。

到这里,事情并没有完。等公安部门开始“行动”以后,就会发现这个谣言的出处和用意,相关人员就会因为他们的“行动”而受到相应的惩罚。这就是没有深思熟虑的行动可能导致的恶果。而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“行动”得越多,惩罚就可能越严重。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,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
一些伪成功学的理念,实际上是“原始行动崇拜”的翻版。在一些这样的理论和培训中,人们被告诫要少思考、多行动。极端的情形甚至是要人根本不要想、只要不断地行动就可以了。事实也证明,错误的行动越多,失败得就越惨。

太快地用行动来缓解焦虑,可以起到头疼医头的作用,但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比如在迷路的情形下,草率地选择一个方向走,可以使人暂时平静下来,但一旦知道方向是错误的时候,困境就已经比以前更深重,焦虑也就增加了。

相对于宁静的思考而言,行动多少有点庸俗的味道。而且,人的行动跟低等动物的行动的本质区别在于:人可以想好了再行动,而动物只能依照本能的驱动而行动。那些鼓励人不要想只要行动的人,大大地有使人逆进化而动的险恶用心。

为避免行动造成的恶果,我们需要遵守的原则是:越是在被自己内心的冲突或者环境逼迫着要采取行动时,越要深思熟虑;越是应对复杂的情形,越要谨慎行动。智者的名言是:有事不要着急,慢慢来。

也许只有一种情况例外:在海边游泳时看见鲨鱼逼近,这个时候就根本不要思考,要立即行动,能以闪电般的速度游到岸上去那是最好的了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曾奇峰

曾奇峰

0篇文章